平安观点:
本 周 ( 2023.11.13-11.17) 新 能 源 细 分 板 块 行 情 回 顾 。 风 电 指 数( 866044.WI) 上涨 0.04%,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55 个百分点。 截至本周,风电板块 PE_TTM 估值约 19.69 倍。 本周 申万 光伏 设 备 指 数( 801735.SI)下跌 0.87%,其中,申万光伏电池组件指数下跌 0.61%,申万光伏加工设备指数下跌 1.57%,申万光伏辅材指数下跌 0.26%,当前 光 伏 板 块 市 盈 率 约 12.64 倍。 本周 储 能指 数( 884790.WI) 上涨1.42%, 当 前 储 能 板 块 整 体 市 盈 率 为 21.65 倍 ; 氢 能 指 数( 8841063.WI) 上涨 2.01%,当前氢能板块整体市盈率为 18.23 倍。
本周重点话题
风电: 英国上调海风招标价格上限。 英国于 11 月 16 日宣布在明年第六轮差价合约( CfD)的年度竞拍中,为海上风电项目创建一个独立的技术类别,并将其最高执行价格从 44 英镑/兆瓦时提高到 73 英镑/兆瓦时,提升幅度达 66%;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最高执行价格从 116 英镑/兆瓦时提高到 176 英镑/兆瓦时,提升幅度 52%。在第五轮 CfD 竞拍中,由于固定式海上风电的最高执行价格仅被设置为 44 英镑/兆瓦时,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普遍认为没有盈利空间,造成整个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流 拍。海上风电项目价格的上调对应的是成本的上升,通胀及融资成本上 升推升了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新增项目可以通过电价上调疏导成本上升 ,但存量项目可能面临更现实的成本压力和推进节奏的不确定性,近期 沃旭能源停止了美国新泽西州 Ocean Wind 1 号和 2 号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我们认为,未来两年欧美海上风电开发节奏有待进一步观察,在面临 较大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国内海上风电产业链可能迎来更明显的出海机会。
光伏: 中美发表阳光之乡声明, 加强气候领域合作。 11 月 15 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美加快可再 生能源部署将提振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 2023 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80GW 及以上,美国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32GW,创历史新高。中美将启动“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聚焦能源转型、甲烷、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地方合作、森林等主题,在新能源制造方面 具有较大合作空间。 2022 年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 IRA),通过补 贴等方式刺激美国本土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美国光伏市场巨大的规模 和丰厚的盈利水平对国内光伏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阿特斯等头部组 件企业已经宣布赴美投资高效 N 型电池产能;而晶硅组件产业链链条长,我国光伏制造产业在技术、工艺等方面领先,国内光伏制造龙头赴美 投资能够助力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加快发展。中美在气候领域加 强合作有望给国内光伏制造龙头企业赴海外投资并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带 来契机,建议关注正在积极筹划赴美投资的组件龙头隆基绿能、阿特斯等
储能&氢能: 山东发布 12 条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措施,助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山东省能源局印发《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种场景下储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发电侧,《措施》强调通过市场化方式提升配储利用率。电网侧,《措施》强调收益来源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特别提出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化“两部制”上网电价机制;同时也提出合理确定储能区域布局和投运时序,防范储能盲目发展。用户侧,《措施》优化峰谷电价安排,提高用户侧储能盈利能力。新政立足“健康”和“有序”发展,一方面强调市场机 制,针对利用率低、市场模式单一、盈利能力弱等问题,提出配套相应的市场和价格机制推动发展,相比单一的财政补贴政策更具可持续性,有助于提升储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坚持需求侧牵引,定期测算储能需求,合理确定布局和投运时序,有助于防范储能盲目发展。
投资建议。 风电板块: 看好风机板块竞争格局的优化以及风机企业加速出海,建议关注明阳智能、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同时看好逐步打开海外市场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管桩和海缆龙头,包括大金重工、东方电缆等。 光伏板块: 光伏主产业链整体呈现竞争加剧的态势,未来的竞争格局和盈利水平仍待进一步观望,建议关注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 N 型电池环节,包括迈为股份、帝尔激光等。 储能&氢能板块: 储能产业链需求增速放缓, 同时国内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建议关注各环节技术和资金实力强的头部公司,包括鹏辉能源、科华数据、阳光电源等。氢能产业爆发在即,绿氢电解槽有望先行,建议关注电解槽相关弹性标的昇辉科技、华电重工等。
风险提示。 1)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风电、光伏受宏观经济和用电需求的影响较大,如果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新能源的开发节奏。 2)部分环节竞争加剧的风险。 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风电、光伏制造领域,部分环节可能因为参与者增加而竞争加剧。 3)贸易保护现象加剧的风险。 国内光伏制造、风电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部分环节出口比例较高,如果全球贸易保护现象加剧,将对相关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4)技术进步和降本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上风电仍处于平价过渡期,如果后续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将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各类新型光伏电池的发展也依赖于后续的技术进步和降本情况,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暂无相关内容
U财经
POWER你的投资
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
选择【浏览器】打开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2 优核动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8373号-2 U财经不提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仅提供信息技术工具、技术支持和社区服务,所示信息由用户发表、系统采集和生成,不保证准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不代表U财经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U财经不提供证券、期货交易和即时行情服务,仅引用已公布的公开信息供用户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