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3/11/13-2023/11/17)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6位,涨幅为0.77%,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游。上证综指涨幅为0.51%,创业板指跌幅为0.93%,申万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26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70个百分点。
2023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重点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据百川盈孚数据,氯化钾现价2294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53.18%。氯化钾目前工厂库存162.85万吨,同比上升374.99%,行业库存384万吨,同比上升96.83%。氯化钾价格已然逼近中加钾肥大合同307美元的底价,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重点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8)维生素B2、B6行业库存低,价格底部或将反转。近年在新进入者压力及供求不匹配情况下,vb2,vb6于年初分别触底至82.5元/kg及107.5元/kg,价格长期低迷下,市场开工率不足50%。目前行业库存处于低位,中小企业产能分散且规模较小,产能复苏重启预计短期内无法实现。Vb6方面,6月28日帝斯曼官宣关停上海星火维生素B6工厂,供大于求关系得到缓解。三季度维生素企业迎来停产检修,后续库存有望迎来短期持续低位。需求端,维生素B2、B6均以出口为主,随着海外家禽价格回升,维生素补库需求有望回升。建议关注维生素B族领域,重点关注天新药业、广济药业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涨幅靠前为硝酸(+20.45%)、重质纯碱(+6.82%)、轻质纯碱(+5.95%)。①硝酸:供应偏紧,带动价格上行。②重质纯碱: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行。③轻质纯碱: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行。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跌幅靠前为二氯甲烷(-5.27%)、三氯乙烯(-3.08%)、炭黑(-2.20%)。①二氯甲烷: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降。②三氯乙烯:需求乏力,导致价格下降。③炭黑: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周价差涨幅前五:PTA(+29.20%)、联碱法纯碱(+20.23%)、热法磷酸(+13.50%)、氨碱法纯碱(+12.18%)、制冷剂R22(+2.66%)。
周价差跌幅前五:己二酸(-179.81%)、电石法PVC(-108.58%)、顺酐法BDO(-57.86%)、涤纶短纤(-38.69%)、双酚A(-32.09%)。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43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减少2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1家,重启13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丁二烯、PTA、合成氨等,预计2023年11月中旬共有5家企业重启生产。
重点行业周度跟踪
1、石油石化:原油供给减少,油价上涨。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卫星化学、广汇能源
原油:供给减少,油价上涨。供给方面,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仍低于目标水平约56万桶,主要原因是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产能不足,无法达到约定水平。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表示,鉴于市场对石油需求和更广泛的宏观前景的担忧,沙特单方面将100万桶/日的减产政策延长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可能性肯定会增加。库存方面,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显示,11月3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增加1190万桶,前值增加134.7万桶。API库欣原油库存增加110万桶,前值增加37.5万桶。API汽油库存减少40.0万桶,前值减少35.7万桶。API馏分油库存增加100万桶,前值减少248.4万桶。需求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今年美国国内原油需求也很强劲,中国也是如此。今年9月,中国每天消耗1710万桶原油,创下该国日消耗量的历史新高。美国的石油日均需求增长也好于预期,第三季度的日需求量增加22万桶。
LNG:供给减少,LNG价格上涨。供应方面:北方供暖季来临,受保供需求影响,原料气限气国产LNG减少,国产LNG供应下滑;进口LNG方面,北燃天津南港接收站正式对外出货,需求有所增加,但局部接收站继续限量保供,出货减量。需求方面:供暖叠加减产,液厂挺价信心增强加之海气价格居高不下,国产气资源流通度提高,在国产整体供应缩减情况下短期液价仍有上涨预期,市场利好因素主导,下游拿货意愿提高,液厂成交增量预计下周国产LNG价格重心上行,调整幅度在50-200元/吨,建议业内人士时刻关注行情变化,谨慎操作。
油价维持高位,油服行业受益。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当周,未来产量的先行指标-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数量减少2座至616座,为2022年1月以来最低。
2、磷肥及磷化工:磷矿石、一铵价格上涨,磷酸铁价格下跌。建议关注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
磷矿石:需求增多,磷矿石价格上涨。供给方面,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磷矿石产量1024.21万吨,同比2022年减少了6.79%,环比2023年8月增加了19.78%,磷矿石累计产量为7669.95万吨。9月,国内磷矿石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小幅缩减,但较今年第二季度相比,月产量偏高。分析原因:第二季度下游需求整体偏弱,非市场旺季,进入9月,下游化工厂开工整体上涨,场内对磷矿石需求有所提升,因而矿山开采量增加。需求方面,本周下游磷肥企业检修基本结束,恢复正常生产。本周,下游磷肥冬储持续推进,企业库存整体偏低,对原料矿石需求向好;黄磷端部分企业存惜售心理,对磷矿石需求平稳呈现。
一铵:需求增多,一铵价格上涨。供应方面:本周一铵行业周度开工55.06%,平均日产3.07吨,周度总产量为21.46万吨,本周一铵开工和产量有明显提升,本周华中、华东地区陆续有厂家检修结束恢复正常生产,整体来看,一铵本周产量增加,供应面有所回升,行业开工率较上周有较大幅度上升。需求方面:复合肥市场稳中向好。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本周复合肥平均开工负荷38.52%,较上周增加1.26%,市场供应小幅增加,东北地区复合肥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同时,随着季节用肥的推进,复合肥厂家适当增加库存,为冬储做货源准备,目前企业以前期低价订单走货为主。
磷酸铁:需求减少,磷酸铁价格下跌。供应方面:本周磷酸铁总体开工率不足六成,较上周产量基本持平。目前市场上磷酸铁供应相对充足,产能过剩问题突显。磷酸铁企业按需生产,新增产能也在市场中不断涌入,形成了竞争态势。头部企业订单相对稳定,开工
暂无相关内容
U财经
POWER你的投资
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
选择【浏览器】打开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2 优核动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8373号-2 U财经不提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仅提供信息技术工具、技术支持和社区服务,所示信息由用户发表、系统采集和生成,不保证准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不代表U财经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U财经不提供证券、期货交易和即时行情服务,仅引用已公布的公开信息供用户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