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

【通信设备】通信深度报告:深度解析Starlink

原文出处: 中邮证券   贡献者:研报专业户

投资要点


2016年SpaceX首次提交Starlink星座申请,目前已申报超过4万颗卫星需求;截至2023年8月,已有超5000颗Starlink卫星发射升空。截至2023年11月,Starlink已经在七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可用。2022年,Starlink实现收入14亿美元,截至目前用户数已超200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22年Starlink实现营收14亿美元,较2021年营收2.22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盈利方面仍是亏损,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略有盈利。2023年11月2日,马斯克发帖宣布,星链项目已实现现金流平衡。


我们认为,Starlink较快实现盈利的原因第一是采用自研自制、选用低等级元器件大幅降低卫星制造成本;二是采用可重复发射的猎鹰9火箭,实现卫星发射低成本;三是与其他宽带连接方式资费相差不大,包括地面通信运营商,具备价格吸引力;四是站在高轨卫星企业Hudges、ViaSat等高轨卫星培养的用户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快速获得客户。


Starlink卫星经历了V1.0到V1.5,再到V2Mini三个版本,目前在其星座中运营着V1.5卫星和V2Mini卫星。Starlink下一版本V2卫星除了继续升级卫星互联网性能外,还可与现有手机直连,除了改进版的Ku、Ka天线和激光通信外,V2卫星用于手机直连的可折叠卫星天线展开后面积非常大,采用地面移动通信所用的频段,面积大约25m2;卫星本体7m长,需要用星舰发射。每个卫星服务的“蜂窝”区域都非常大,蜂窝内可以有2-4Mbps的数据带宽,可同时支持1-2千人同时通话,或数十万文本信息同时发送。该手机直连业务是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预计将从运营商收费,而非直接面向用户。


我们认为,国内宽带卫星互联网业务应更关注ToB的需求,这一阶段为“小卫星、大终端”阶段,国内卫星互联网建设应当按需建设,随下游用户数量增长去扩大卫星星座规模。该阶段,相比于卫星制造产业,应更关注卫星通信终端产业,相关标的包括:中国卫星、海格通信、盟升电子等。在补盲地面移动通信业务方面,卫星本身规模以及星座规模或较为庞大,这一阶段为“大卫星、小终端”,甚至,地面终端与现有手机完全相同。该阶段,应更关注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中瓷电子、铖昌科技、臻镭科技、航天电子、国博电子、亚光科技、盛路通信、航天环宇、天奥电子、上海翰讯、航天智造、航天智装、航天发展、智明达、西测测试、思科瑞等。


风险提示:


国内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高企不下,发射资源不足,影响国内星座建设进度;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手机直连卫星技术进展不及预期等。


TA关联分析

11754.79 +1.86% +214.74
  • 买入
    操作
  • --
    趋势
  • --
    素质
表情
同时转发

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

选择【浏览器】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