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收入增长重返双位数: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88.7亿元(同比+10.2%,下同),其中肿瘤领域收入107.3亿(+22.0%),占比37.2%;肝病领域收入34.4亿(-10.1%),占比11.9%;外科镇痛领域收入44.6亿(+18.9%),占比15.4%;呼吸领域收入31.5亿(+6.2%),占比10.9%;心脑血管领域收入21.7亿(-21.0%),占比7.5%。公司创新管线持续兑现,推动创新产品加速增长,2024年收入达120.6亿元(+21.9%)。仿制药集采风险基本出清,全年实现收入168.1亿(+3.1%),重回正增长。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全年毛利率81.5%,同比增长0.5pts。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相比2024年增加0.8pts至17.6%。销售费用率微降0.1pts至42.1%。由于出售正大青岛部分股权,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0亿(+50.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4.6亿(+33.5%)。
创新转型拥抱收获期,仿制药集采基本出清:公司持续推进创新转型,2024年整体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7.6%(+0.8pts)。公司将继续维持研发投入力度,深化创新转型。与此同时公司采取了极为审慎的财务处理,全年只有7%的研发投入被资本化,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减轻未来的摊销压力。创新产品全年实现收入120.6亿元,收入占比提升4pts,达到41.8%。包括艾贝格司亭α、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凝血因子VIII等2023年上市的创新产品的高速放量为收入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24年共有司贝莫苏拜单抗(PD-L1)、格索雷塞(KRAS G12C)、安奈克替尼(ROS1)、依奉阿克(ALK)、帕妥珠单抗、利拉鲁肽6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截止2024年底,公司创新产品数量已达17个,并将继续以每年4-7款获批的步伐持续扩展,为公司收入快速增长持续提供强劲动力。2025年,包括JAK/ROCK抑制剂、CDK2/4/6抑制剂、长效镇痛NSAID美洛昔康等一批FIC、BIC潜力管线有望获批上市。仿制药方面,公司仍然保持稳定的投入,计划到2027年报批报产超40项。公司的大品种仿制药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第十批集采仅占公司收入的1%。未来公司仿制药管线将维持稳定的投入和增长,并创造出海机会。
目标价4.36港元,买入评级:我们采用DCF为公司估值,其中WACC为10.5%,永续增长为3%,测算得出目标价4.36港元,对应2025年20.9倍市盈率,较现价有26.7%上升空间,买入评级。
TA关联分析
-
买入
操作
-
--
趋势
-
4.36
估值
-
--
基本面
S标识的空间和信息并非相应的个人/组织在U财经创建和发表,而是其公开发表信息的转载和动态的报道,或由系统采集和生成,不保证准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不代表U财经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